春节的起源

时间:2023-12-09 00:24:05编辑:小星

关于春节的来源的资料 春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关于春节的来源的资料 春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春节源于腊祭或蜡祭

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春节源于上古时期的腊祭或蜡祭。《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春节”条:“关于春节的由来,或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段宝林《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节、蜡祭与傩》一文云:“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蜡祭。”

春节源于年的概念时代

春节源于农业的记时。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著称于世的国家。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掌握耕作的季节,不误农时,在生产实践中根据早象循环的规律,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这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起了很大的作用。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年”。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年”。

春节起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颛顼历,以建亥孟冬之月(农历十月)的初一为“年”。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后,沿用秦代颛顼历,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年”。汉武帝时,由于屡次改历,历法很不准确,出现“朔晦月见,弦满望高”(《汉书·律历志》)的错乱现象,他便命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改《颛顼历》,以夏历为依据,另作《太初历》,以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年”。

由年节”(春节)也就随之而固定下来“年节”(春节)的最早含义,一是庆丰收,《诗经·豳风·七月》就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年节”活动。“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先民们在新年(十一月初一)到来之际,拿出用枣和稻酿造的醪酒,老人喝了会健康长寿。“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为庆祝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到来,人们捧上两樽美酒,杀上一只羊,抬上公堂,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万寿无疆!”二是祭祖,《诗经·周颂·丰年》就保留了秋收后祭祖的情况:“丰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熏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其意是说,今年粮食丰收厂,高高的粮仓装得满满的,有千亿万斤之多。用丰收的五谷酿成酒和醴,再加上百种丰厚的祭品,祭祀先祖先妣和神灵,让列祖和神灵的恩泽遍施人间,永保农业丰收。

春节名称的来源

春节

1911年12月31日,湖北军政府发布题为《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的通告,指出:“现奉孙大总统谕,中华民国采用阳历,期于一新耳目,与世界各强国共进文明,即以十一月十三日改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日”,并要求“出示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遵照毋违”。1912年1月1日(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受任典礼,从这日始,中国使用阳历纪年,称阳历一月一日为“新年”,从此,农历的正月初一,则不再被称为“新年”。由于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同时也为区别世界公历的新年,所以民间就开始出现了把农历新年称为“春节”的说法,久而成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故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自此,“春节”之名才算正式列入中国的节日法典。

春节有关民间传说

春节传说

“过年”在民间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 在太古的时候,有一种凶残无比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隔 三百六十五天晚上,“年”就要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因此, 人们到时候都要熄灯灭火,避难躲灾。? 一次,这个妖怪到了一 家门口,恰巧这家人穿着红衣,点了一堆竹子取暖。先是小孩 不小心,把一个盆子碰落在地下,“当啷”一声,把妖怪吓了一 跳。紧接着燃烧的竹子又“啪啪”地爆晌了,“年”因怕响、怕红、 怕火而吓得掉头逃窜。于是这家人便兴高彩烈地相互道喜。

此后,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敲锣打鼓和燃放爆竹来驱邪 消灾,祈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谓之“过年”。这样年复一年, 逐渐演变为每逢过年,人们互相拜“年”,表示庆贺。同时用贴 红对联来代替穿大红衣服,用点旺火、放鞭炮来代替爆竹等风俗。欲了解更多春节资讯,点击春节的来历

上一篇:半坡居民

下一篇:没有了